廉語清風丨蒞官之要 曰廉曰勤
2025-06-22 09:01:49 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(jiān)委網站
反腐資訊網訊:蒞官之要,曰廉曰勤”,出自南宋胡太初所著《晝簾緒論》。意思是,為官的關鍵在于廉與勤。不廉無以立身,不勤難以成事。黨員干部應尚廉篤勤、廉勤并舉,以清正之德、勤勉之力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,實現(xiàn)人生價值。
“吏治之道,惟清廉為重。”廉是為官的第一準則,古人對此多有明訓。秦朝《為吏之道》開篇強調廉潔對于為官者的重要性:“凡為吏之道,必精潔正直,慎謹堅固,審悉毋私。”短短數(shù)語,道破從政的核心——去除私心雜念,守住清正本色。古人云:“一絲一粒,我之名節(jié)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”為官者若被貪欲蒙蔽,便如大廈根基受損,終會在誘惑中崩塌。宋代理學家真德秀將 “廉” 列為 “廉仁公勤” 四德之首,直言 “萬分廉潔,止是小善;一點貪污,便為大惡。”此語警示后人,廉潔不是“選擇題”,而是“必答題”。既為官,就應清廉自守、潔身自好,秉持“不貪不占、不欺暗室”的操守,做到克己奉公、勤勉敬業(yè)。
一勤天下無難事。“將勤補拙,勤政為先,當官處事之旨”,治政貴在勤勉,為官者若想做出一番成績、干出一番事業(yè),就應忠于職守、勤于政事、甘于勞苦,把心思用在干事上,朝著既定的目標辛勤付出、不懈努力。司馬光為撰《資治通鑒》,“欲以身殉社稷,躬親庶務,不舍晝夜”,耗時19年、嘔心瀝血;蘇軾任杭州知州時,見西湖淤塞,民生受困,遂親率民眾疏湖筑堤,留下 “水光瀲滟晴方好” 的蘇堤美景;曾國藩憑著堅韌不拔的勤奮和腳踏實地的堅持,厚積薄發(fā)、建功立業(yè)……事實證明,勤能補拙、勤能興政,常懷夙夜在公之責,恭敬謹慎地對待政事,必能事有所成、業(yè)有所進,留下政績政聲。
廉與勤對黨員干部至關重要。有廉無勤,容易陷入“不貪不占也不干” 的庸政泥淖;有勤無廉,則可能變成 “能干事卻不干凈” 的貪官?;赝倌挈h史,一批批優(yōu)秀的共產黨人公而忘私、甘于奉獻,在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中展現(xiàn)了勤廉為民的工作作風。焦裕祿“敢教日月?lián)Q新天”,為改變蘭考落后面貌舍身奮斗,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;谷文昌“不帶私心搞革命,一心一意為人民”,帶領東山干部群眾苦戰(zhàn)十幾載,治服了“神仙都難治”的風沙;黃大發(fā)用實干兌現(xiàn)“水過不去,拿命來鋪”的錚錚誓言,歷經36年鑿通“繞三重大山、過三道絕壁、穿三道險崖”的“生命渠”……他們的事跡告訴我們,廉是“心底無私天地寬”的境界,勤是“俯首甘為孺子牛”的情懷,二者結合,便是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本色。
“有勤無廉,政失之于公;有廉無勤,政失之于慵。”新時代新征程上,廣大黨員干部當以廉為底色、以勤為動力,堅守“兩袖清風不染塵”的正氣,秉承“為官避事平生恥”的品格,拿出“越是艱險越向前”的干勁,放手干事、銳意進取,交出無愧于黨、無愧于人民、無愧于時代的答卷。
本網編輯:袁小帥 審核:李琰玉
頻道精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