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暴傷人引發(fā)名譽權糾紛
2025-03-12 09:33:06 來源:中國法院網
反腐資訊網訊:我是劉某,我以前與梁老師有些事情沒有處理好,在抖音平臺發(fā)布視頻辱罵了梁老師,我現在向梁老師道歉,對不起”。近日,湖北省宣恩縣人民法院曉關法庭順利調解一起名譽權糾紛案件,被告劉某當庭發(fā)布抖音視頻,向原告梁某道歉。
2024年5月,劉某經人介紹到梁某開辦的幼兒園工作,上班兩月后,劉某因工資結算與梁某發(fā)生矛盾。為泄私憤,劉某于2024年9月4日、5日,分別在抖音平臺發(fā)布兩條辱罵梁某的圖文視頻,視頻累計播放量達26700余次,點贊量330次,評論33次。
梁某知曉后報警,公安機關認定劉某構成侮辱,對劉某給予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處罰,后梁某將劉某訴至法院,要求其在抖音平臺公開發(fā)布道歉視頻,恢復其名譽,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。
受理案件后,法官組織雙方進行調解。承辦法官指出,被告劉某發(fā)布針對原告梁某的侮辱謾罵視頻,播放量、點贊、評論累計達26700多次,已經對原告的人格尊嚴和社會評價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,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,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。
經法官普法,被告劉某表示,自己年過六旬,法律意識淡薄,當初是一時氣憤才發(fā)了辱罵視頻,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,愿意發(fā)視頻公開給梁老師道歉,希望梁老師能原諒。原告梁某考慮到被告劉某年事已高,且愿意公開發(fā)布道歉視頻,認錯態(tài)度良好,選擇原諒被告劉某,并自愿放棄對精神損害撫慰金的主張。
隨著全媒體時代到來,在信息網絡上針對個人肆意發(fā)布謾罵侮辱、造謠誹謗、侵犯隱私等信息的行為日益猖獗。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,雖然是虛擬空間,但并非法外之地。
法官提醒,為了一時情緒宣泄通過網絡對他人進行侮辱謾罵,隨意造謠誹謗,不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,自己也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,廣大網友需牢記不越法律“紅線”“底線”,遵守公共秩序、尊重社會公德。
本網編輯:袁小帥 審核:李琰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