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語清風 | 剛者不屈于欲
2025-07-15 08:03:10 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(jiān)委網(wǎng)站
反腐資訊網(wǎng)訊:剛者不屈于欲 語出宋代楊時所著的《河南程氏粹言·論學篇》,其意為剛正不阿之人不會屈服于自己的私欲。此言雖簡,卻直指克己修身的關鍵所在,人若沉溺私欲,則剛毅折腰。在欲望面前,要知足知止、適可而止,不為物累、不為名惑、不為利誘,方能行穩(wěn)致遠。
在《論語》中有這樣一段經典對話,子曰:“吾未見剛者。”或對曰:“申棖。”子曰:“棖也欲,焉得剛?”在孔子思考何為剛毅正直之人時,有人回答說其弟子申棖符合條件,孔子卻評價申棖貪欲過多,隨即斷然否定。由此可見,剛毅的本質不在血氣之勇,而在心性之純。禍難生于邪心,邪心誘于可欲。私欲如藤蔓纏繞心志,使人計利而怯、畏葸不前。欲望一旦生根,不加檢點便會扭曲判斷,使人喪失原則,終至走上歧路。
不屈于欲的前提是要做到持續(xù)修煉明辨的智慧。欲望是人的本能,人人皆有欲。然而,并非所有欲望都值得追求,要做到仔細分辨可得與不可得??傻弥欠e極合理的欲望,比如求知欲、成長欲等,這些是人生進取的不竭動力。反之,不可得之欲是貪婪非分之欲,如金錢之欲、享樂之欲等,這些往往催生出虛榮、攀比、過度占有的貪欲,會讓人私心膨脹、迷失自我、公私不分。
廉者常樂于無求,貪者常憂于不足。貪欲致禍的道理耳熟能詳、簡單易懂,但卻知易行難,總有人心存僥幸,耐不住誘惑,試圖突破底線,從而在欲望的裹挾下逐漸喪失理性定力,最終走向墮落。怎樣對待私欲,如何及時控制住對物欲的追求?蘇軾在《寶繪堂記》中給出了這樣的答案:“君子可以寓意于物,而不可以留意于物。”即以欣賞之心看世間心儀之物,可寄托情感樂享其趣,但勿以貪婪心態(tài)據(jù)為己有,淪為器物奴隸就會喪失應有的快樂與自由。正所謂,欲而不知止,失其所以欲;有而不知足,失其所以有。堅持克己私欲,摒棄非分之想,心不動于微利之誘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,時刻保持頭腦清醒,方能自覺遠離禍患。
守心能克己、戒貪方止欲。不向一己私欲低頭,不貪慕虛榮,也不為浮名虛利所惑,關鍵是要在思想深處,構筑起一道堅固嚴密的精神防線。在我們黨的百余年歷史中,許多優(yōu)秀的共產黨員都將堅強黨性、優(yōu)良作風作為立身之本,自覺抵制私欲、克己奉公,不為利益所困、不為欲望左右、不為誘惑俘虜。因此,要做到時刻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純潔性,須持續(xù)錘煉堅定的意志力,從思想源頭上消除貪腐之念,真正看緊第一道關口、守牢第一道防線,抵御形形色色的誘惑與挑戰(zhàn)。
欲望面前,能不能穩(wěn)得住心神,管得住手腳,耐得住寂寞,對黨員干部而言,是一個需要嚴肅對待、認真思考的問題。新征程上,黨員干部應勤撣“思想塵”、多思“貪欲害”、常破“心中賊”,做到多一分冷靜、少一些浮躁,多一些警覺、少一些盲動,經得起誘惑、守得住底線,才能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。
本網(wǎng)編輯:袁小帥 審核:李琰玉
頻道精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