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警察而驕傲”——對話全國“人民滿意的公務員”陳強
2025-06-23 10:16:59 來源:中國警察網-人民公安報
陳強,中共黨員,1978年9月出生,現任山東省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政委。從警24年來,他先后在特巡警、交警等一線崗位工作,始終沖鋒在打擊違法犯罪的最前沿。他先后3次走出國門參加國際維和行動、國際執(zhí)法合作任務。
陳強曾獲評全國“人民滿意的公務員”、全國公安系統(tǒng)二級英雄模范、全國優(yōu)秀人民警察等稱號。因赴東帝汶維和期間工作成績突出,陳強被授予聯(lián)合國和平勛章。
陳強近照。陳路坤 攝
反腐資訊網訊:初見陳強的人,都會被他挺拔的身姿、剛毅的面容和堅定的目光所吸引,而這都源自他24年警察生涯的磨礪和三次參加維和行動和國際執(zhí)法合作的錘煉。
從警24年來,面對生死抉擇,陳強英勇無畏、沖鋒在前;面對鮮花榮譽,他不忘初心、篤定前行。他在東帝汶執(zhí)行維和任務491天,被當地警方聘為警務實戰(zhàn)教官;他是山東唯一通過嚴格甄選,被派往意大利與當地警方執(zhí)行聯(lián)合巡邏任務的警察;他被公安部推薦至瀾滄江-湄公河綜合執(zhí)法安全合作中心,成為派駐該國際組織的首批中方職員。
陳強在射擊訓練中。(資料圖片)
以勇敢堅韌獲得聯(lián)合國和平勛章
“再難再苦再危險,沒有一絲退縮的念頭”
陳強(左四)指導東帝汶警察進行射擊訓練。(資料圖片)
記者:執(zhí)行維和任務危險重重,您為什么毅然選擇出征?
陳強:2001年,我從警校畢業(yè)參加公安工作。也正是那一年,中國第一批赴東帝汶維和警隊圓滿完成任務返回。從報紙上看到這條消息后,我的熱情瞬間被激發(fā)。
從這一刻起,我開始加強英語學習,精練警務技能。為了學好英語,我每天下班后都會騎著自行車去大學閱覽室和階梯教室學習,讓自己融入學習的氛圍。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背、一句話一句話反復練習,靠著這種笨辦法,我把大學英語的課文都背了一遍,也為后面能參加維和行動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。
除了對學習的堅持,還有就是不斷提升警務技能。在警校學習期間,我獲得了散打男子80公斤級冠軍。在這個基礎上,我苦練警務技能,成為市級警務實戰(zhàn)教官,并在槍械和警械使用方面逐漸成長為專家能手。后來,我被任命為威海市公安局警務實戰(zhàn)教官組組長。
經過了7年的準備,2008年7月,經聯(lián)合國多項測試和甄選,我正式成為公安部第13支維和警隊中的一員,赴東帝汶執(zhí)行維和任務。
記者:執(zhí)行維和任務,都要面對哪些危險?
陳強:491天的時間里,我先后在東帝汶木塔英邊境檢查站和帝力交警隊工作。其中,木塔英邊境檢查站是東帝汶最大的邊境檢查站,位于偏遠山區(qū)。說是最大,就是兩間簡易房,沒水沒電且蚊蟲泛濫,白天氣溫在40攝氏度以上。巡邏的山路泥濘難行,腳下就是峭壁,經常會遭遇泥石流和山體滑坡,有時生死真的就在一瞬間。就是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里,我參與執(zhí)行巡邏任務累計行程1萬多公里,協(xié)助當地警方破獲6起非法越境、走私案件。
記者:維和期間,您還面對過哪些危險和挑戰(zhàn)?
陳強:在東帝汶維和期間,中國維和警隊面對的一大挑戰(zhàn)就是肆虐的熱帶疾病。
2009年3月21日,我因為被蚊蟲叮咬,開始發(fā)高燒,一開始沒當回事,只是簡單吃了點退燒藥。到了第二天凌晨2點多,我突然開始不停抽搐,持續(xù)了一個多小時,渾身蜷成一團,最后完全失去了意識。同事發(fā)現后趕緊把我送到醫(yī)院,經檢查,我被確診為登革出血熱和瘧疾合并感染。
因為當地醫(yī)療條件比較簡陋,沒有疫苗和特效藥,只能靠毅力和免疫力硬扛。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,“絕不能倒在這里,一定要撐下去”。
就這樣,每晚在高燒和發(fā)冷打寒戰(zhàn)的雙重折磨中,我努力睜大眼睛,等待黎明的到來,盼望著宿舍墻角的那一縷陽光出現。只有看到太陽升起,我才會慶幸自己又迎來了一天。
高燒40度,持續(xù)了整整一周,暴瘦20多斤,整個人都變了形,但我憑借強壯的身體和堅強的意志戰(zhàn)勝了病毒,從死亡邊緣爬了回來。
記者:聽說您是第一個在東帝汶當教官的中國警察,是怎么做到的?
陳強:在東帝汶,我聽說東帝汶警察大學聘任了來自14個國家的維和警察作為警務實戰(zhàn)教官。他們大都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警察,沒有中國警察任教。我的倔勁兒上來了!我要證明給他們看,中國的警察一樣也不差。我決定試一試。
考核中,我的面試表現優(yōu)異,高分通過。面對我這個當時30多歲的中國小伙子,考官帶著懷疑的目光,專門為我增加了一項實彈射擊考核。結果40發(fā)子彈,我槍槍命中靶心。最終我通過考核,成為第一個在東帝汶當教官的中國警察。
在教官崗位上,我的任務是培訓當地警察使用槍械。我結合當地實際,對教案進行了修訂和完善,先后前往東帝汶8個地區(qū),完成了對600余名當地警察的警務實戰(zhàn)技能培訓,展示了我們中國警察的能力和形象。
記者:因為工作成績突出,您被授予聯(lián)合國和平勛章。這對您來說有什么意義?
陳強:這枚“和平勛章”,是對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,發(fā)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的肯定,也是對我在維和期間工作成績的褒獎,將激勵著我在新征程上不懼風雨、勇往直前。在東帝汶維和期間,再難再苦再危險,我都沒有一絲退縮的念頭,因為我的背后是中國,我代表的是中國警察的形象。假如有一天,國家再次召喚,我一定還會堅定地站出來,戴上藍色貝雷帽,再次為國出征。
記者:在東帝汶執(zhí)行維和任務491天,回國后再次見到家人,當時是什么感受?
陳強:2009年11月,我圓滿完成維和任務,回到了祖國的懷抱。下飛機后,我看見女兒在媽媽的示意下一步一步向我迎了過來。我走的時候她才10個月大,我激動地跑過去正準備抱起她時,她卻怯生生地喊了一句“叔叔好”。我一把抱起女兒,百感交集。哪怕在生死邊緣,我從來沒有掉過眼淚,卻在那一刻,流下了眼淚。
現在我的女兒已經長大,讓我倍感欣慰的是,今年參加高考的她選擇報考警校。她跟我說:“爸爸,我也要成為你那樣的人。”
用責任擔當展示中國警察形象
“讓意大利警察見識中國警察的敬業(yè)精神和愛民情懷”
記者:能代表中國警察到國外參與聯(lián)合巡邏任務,您有什么感受?
陳強:2017年6月,我被公安部選派到意大利米蘭,與當地憲兵警察在米蘭大教堂周邊街區(qū)開展聯(lián)合巡邏。作為世界時尚藝術中心的米蘭,每天都會迎來大量世界各地游客。當我們在米蘭街頭巡邏,中國游客看到身穿中國警服的我們,都會驚喜地問:“為什么中國警察會在意大利巡邏?”我驕傲地回答:“我們來,就是為了維護海外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。”
我知道,走出國門執(zhí)行任務,我不僅是執(zhí)法者,更是“講好中國故事,傳遞中國聲音”的友好使者。
記者:在意大利米蘭進行聯(lián)合巡邏期間,有什么讓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嗎?
陳強:中國留學生小錢因為姥姥病危急需回國,卻因身份證件被盜無法乘坐飛機。當地警方告知,半年后才能補辦,近乎絕望的小錢抱著試試看的態(tài)度向我求助。我找到米蘭憲兵警察,了解到在意大利身份證件需要國家警察辦理,憲兵警察無權過問,而且沒有加急業(yè)務,不能提前補辦。
不甘心的我多方協(xié)調,從米蘭憲兵警察司令,到米蘭國家警察總警監(jiān)。最終我用堅持打動了米蘭國家警察總警監(jiān),對方同意特批加急辦理。3天后,小錢拿到了急需的身份證件,順利回國。陪我同去的意大利警察羅伊感慨萬分,他當時說的那句話我印象深刻——“陳,從半年到三天的變化,讓我見識了中國警察的敬業(yè)精神和愛民情懷。”
小錢回國后,專門給我寫了一封信,他在信中寫道:“衷心感謝您,身在異國他鄉(xiāng)也能感受到祖國對我們的支持和幫助。祖國永遠是我們的強大后盾!”
記者:您還參與過瀾滄江-湄公河綜合執(zhí)法安全合作任務,請您講一下當時的工作情況。
陳強:2018年7月,通過嚴格甄選,我被公安部推薦至瀾滄江-湄公河綜合執(zhí)法安全合作中心任職,成為派駐該國際組織的首批中方職員。
作為主導方,我先后多次帶領各國代表沿著河域考察調研,充分征求各國意見訴求,成功組織了首期湄公河聯(lián)巡突出問題交流會,促成了泰國、老撾、柬埔寨、緬甸等國家警方的定期交流互訪,助力打造以中國為主導的瀾滄江-湄公河流域安全治理模式、建立各方認可的溝通協(xié)調機制。
從點滴小事中展現為民情懷
“一件件事情雖小,但群眾都看在了眼里,記在了心里”
陳強和轄區(qū)群眾溝通交流。(資料圖片)
記者:您能講一下到農村掛職“第一書記”的經歷嗎?
陳強:2014年4月,我被選派到榮成市嶗山街道南埠村掛職“第一書記”,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從未有過的經歷和體驗。到任后,我面對的不再是犯罪嫌疑人,而是村莊的群眾。我快速轉變角色,挨家挨戶走訪,了解社情民情,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和村民打成一片。
在村莊里,處理的大多是家長里短、田間地頭的矛盾糾紛。村民老劉家兄弟姐妹三人因老母親的宅基地所有權問題鬧矛盾,多年協(xié)商不順利,甚至還有肢體沖突。轄區(qū)派出所調解處理后,三人還是一肚子的委屈,都不滿意。
我深知,清官難斷的家務事,卻最影響村民和諧。我主動靠上前做工作,從威海聯(lián)系了律師,開車接到村里,講政策說道理,并給大姐和三弟分析農村宅基地政策。在多方努力下,兄弟姐妹三人最終化干戈為玉帛,糾紛得到了妥善解決。
自那以后,村民知道了村里有一個為群眾辦事的“小陳書記”,紛紛上門求助。為孤寡老人申請五保戶待遇,為殘疾困難群眾申請民政救助,為貧困學生申請助學金。一件件事情雖小,但群眾都看在了眼里,記在了心里。在我離開南埠村一年多之后,還有很多村民打電話找我這個“小陳書記”幫忙解決問題。每當看到群眾質樸的笑容,我就越發(fā)體會到,多到田間地頭走走,經常坐坐老百姓的炕頭,群眾就會把你放在心頭。
記者:在您的從警經歷中,有沒有發(fā)生過驚心動魄的故事?
陳強:曾經,威海市區(qū)連續(xù)發(fā)生了多起針對夜間下班女工的系列持刀搶劫案,影響惡劣。那時,我剛剛代表威海市公安局結束全省特警大比武。我馬上放棄休假,投身案件偵辦中。
我和戰(zhàn)友對犯罪嫌疑人作案時的監(jiān)控逐幀進行分析研判,在浩瀚的視頻影像中尋找線索,成功發(fā)現犯罪嫌疑人的衣著和體貌特征。我們又對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的發(fā)案地點逐條街道進行分析,逐步縮小范圍,最終將抓捕圈縮小到3平方公里范圍內。那天深夜,我?guī)ьI2名民警開展巡邏。第二天1點多,我和戰(zhàn)友發(fā)現了犯罪嫌疑人。在盤查過程中,窮兇極惡的犯罪嫌疑人見無路可逃,掏出匕首刺向戰(zhàn)友。千鈞一發(fā)之際,我一把拉開戰(zhàn)友,成功將犯罪嫌疑人制伏。
作為一名特巡警,我深知,警察是黑暗中的光,是群眾絕望時的希望。我們距離危險更近,就是為了讓群眾離危險更遠。
記者:從警24年,三次走出國門執(zhí)行維和行動和國際執(zhí)法合作任務,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
陳強:在東帝汶參加維和行動,我體會到,唯有國家強大,人民才能安寧。
在意大利米蘭,看到中國游客向我們豎起大拇指,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警察而驕傲。
在湄公河畔,看到竹子搭建的簡易哨所變成中國援建的堅固瓦房,我真正體會到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。
無論在什么警種崗位,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,我心中永遠提醒自己,身穿警服,頭頂警徽,時刻將國家和人民放在心中,才無愧于人民警察的稱號。
本網編輯:袁小帥 審核:李琰玉
頻道精選:
- 大愛援疆 天山腳下豫哈情 河南援疆干部陳金嶺:援疆進行時 他鄉(xiāng)是故鄉(xiāng)
- 張 凱:做雷鋒式的好民警
- “感動中國”的“銀發(fā)知播”戴建業(yè)教授
- 惠民冀州"志愿紅"溫暖冀州一座城 郜振蕊在慈善公益志愿服務路上執(zhí)著前行
- 除隱患保平安?提升群眾安全感
- 點滴小事 讓守護更有溫度
- 河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(協(xié)會、促進會)工作會議召開
- 新春送祝福 歲寒情暖心 鄭州市金水區(qū)見義勇為協(xié)會開展春節(jié)慰問活動
- 中央組織部決定追授朱治國同志“全國優(yōu)秀組織工作干部”稱號
- 不忘初心勇挑重擔 全國黨委政法委系統(tǒng)“新時代政法楷模個人”——曹修斌